以地质学的角度认识水晶,简单有效的水晶鉴别方法有哪些

网友分享 2024-12-03

水晶是一种稀有矿物,宝石的一种,石英结晶体,在矿物学上属于石英族。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,纯净时为无色透明的晶体,当含微量元素时呈紫色、黄色、茶色等。硬度7,性脆,熔点为1713℃。中国古老的水晶名称是水精、水碧、水玉、晶石等十多种称呼。因此,为了便于区分,国际上通常以(Rock-crystal)来特指天然水晶。 发育良好的单晶为六方锥体。

图1,天然水晶

一、基本特征

地壳含量最多的几种化学元素:氧、硅、铝、铁、钙、钠、钾、镁等,氧和硅的含量位居第一和第二,所以水晶相比其他宝石,在自然界比较常见。二氧化硅,化学成分中含Si—46.7%,O—53.3%。由于含有不同的混入物而呈现多种颜色。紫色和绿色是由铁(Fe)离子致色,紫色也可由钛(Ti)所致,其他颜色由色心所致色。

图2,水晶的六方晶型

晶体结构:六方柱状晶体,柱面横纹发育。晶体可以很大,也可以很小。

颜色:无色、浅——深紫色、浅——深黄色、浅粉红色等。

图3,天然水晶的气泡包裹体

光泽:玻璃光泽

透明度:透明——半透明

无解理,发育贝壳状断口,莫氏硬度=7,相对密度=2.65

包裹体:常发育色带,气——液两相包体,气——液——固三相包体,针状金红石、电气石包体。

图4,天然水晶

二、鉴定方法

1824年,一位叫弗里希.摩斯的奥地利矿物学家,从许多矿物中抽出10个品种,经过科学实验测出它们的相对硬度,由此得出水晶硬度为摩氏7。通过颜色可识别出7种水晶:

水晶:无色透明

紫晶:含有铁,加热和阳光暴晒下紫色会褪色,颜色分布不均。

图5,水晶

黄晶:颜色不均匀,具有较高的透明度,特征与紫晶相同,产出较少。市场上黄晶大多是由紫晶热处理得来的。

图6,黄水晶

双色水晶:紫色和黄色共存的一种水晶,紫色和黄色分别占据水晶一部分,二者交汇处有清晰的界限。

芙蓉晶:淡红色的水晶,透明度较低,多为云雾状,裂隙发育,常被杂质充填,加热后会褪色。可现实投射星光。市场上的手串一般红色绳子,加深其颜色。

图7,芙蓉晶

绿水晶:分布很少的一种,天然条件下很难产出,紫水晶加热到黄水晶的一种过渡产物。

烟晶:棕褐色的水晶,也称茶晶,含有微量的铝,受到辐照后,产生茶色。颜色不均匀,加热后,颜色会消失,变为无色水晶。

图8,烟晶

通过光学效应鉴别

石英猫眼:当水晶内含纤维状晶体包裹体时,在光的折射下,弧面会显示猫眼效应。

星光效应:当水晶内含2组或2组以上垂直的包裹体时,在光的照射下,会显示星光,一般为六射星光。

图9,水晶

通过包裹体识别:发晶:针状、长柱状电气石包体,像头发,所以称为发晶。

液体包裹体:透明水晶内部一般含较大液体包体。

图10,发晶

三、形成环境

多是在地底下、岩洞中,需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来源,地下水又多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硅,同时此中的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,温度则需在550-600℃之间,再给予适当时间,水晶就会依着(三方晶系)的自然法则,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。

图11,晶洞

四、价值

和钻石不一样,有杂质的水晶反而更珍贵,比如有纤维状晶体的发晶,会产生猫眼效应和六射星光,所以此类水晶比无色水晶珍贵。

● 文章来自网友分享和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投资或鉴定依据。
●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,我们会尽快处理!

上一篇:珠宝科普II每天认识一种水晶—白水晶
下一篇:水晶作用与功效大集合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