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魄造办处: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琥珀名称及解析——育沛和遗玉

网友分享 2024-12-01

《沧海拾珀——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》
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琥珀名称及解析
育沛和遗玉
虎魄造办处
虎魄造办处——致力于学习研究探索中国古代琥珀艺术
特别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琥珀制品

在中国古代文献中,被认为是琥珀的名称有很多种。如:琥珀、虎珀、虎魄、琥魄、兽魄、育沛、遗玉、江珠(光珠)、顿牟等。而琥珀和虎魄两个名称,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常见。除育沛、遗玉、江珠、顿牟外,其它的几个名称皆与琥珀音近义通。对于这些名称,可通过考古出土的文物、相关的古代文献,去佐证和疏理这些名称是否为琥珀的别称。

第一节、育沛

《山海经·卷一·南山经》:“南山经之首曰山。其首曰招摇之山,临于西海之上,……其名曰迷榖,佩之不迷……丽(麂)之水出焉,而西流注于海。其中多育沛,佩之无瘕疾”。东晋郭璞的注释为“育沛:不详何物。”有学者认为“育沛”就是琥珀,并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文献中,最早有关琥珀的记截。其主要依据是近代地质学家章鸿钊(1877年~1951年)所著的《石雅》(初版于1921年)。

章鸿钊在《石雅·琥珀》中云:“郭注未详。窃谓育沛即琥珀也。”意思是:郭璞的注释不清楚,我认为育沛即琥珀。其根据大致有三:1.读音。“育沛与琥珀音相近。……中国古曰育沛,后称琥珀,急读之,音均相近,疑皆方言之异读耳。……然若以《山海经》为汉以前书,则琥珀之名自当育沛为嚆矢。或即最初出自南蛮方言,未可知也。……”2.药用。“《本草纲目》引宋大明《本草》云:琥珀破结瘕,则功用并同。”3.产地。“《山海经》曰: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,郭注渭在蜀伏山山南之西头滨海处,毕氏沅校正与郝氏懿行疏,均云即蜀汶山,则西海当更在其西南矣。……《本草纲目》亦谓今金齿丽江有之,考之并当今云南徼外地,近以出缅甸北境最有名,是与育沛所出,其地望若相准。琥珀率产海岸,而育沛亦见于丽注海之处,其产状又同,是育沛即琥珀无疑。育沛已见《山海经》,其渊源自远,后人易育沛为虎魄若琥珀者,盖义失而存其音,非有异也。1】

首先,琥珀一词是音译,琥珀的其它别名大多音近义通。而“育沛”一词“急读之”与琥珀“音均相近,疑皆方言异读耳”的说法没有依据,似有牵强。其次,“……迷榖,佩之不迷。……育沛,佩之无瘕疾。”这些事物的神奇功效,却没有在其它各种医书或博物志中被记载。同时,将具有“佩之无瘕疾”神奇功效的“育沛”,附意于“琥珀破结瘕”也过于牵强。琥珀治疗“症瘕气块”需内服,而非“佩之无瘕疾”。且根据“其中多育沛”的描述,可见此地的“育沛”产量应该不少。又具有“佩之无瘕疾”的神奇功效,这在当时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,“育沛”相当于神药,应该会被大量佩戴和使用。然而,从现有考古出土的文物来看,西汉中期以前的墓葬中鲜有琥珀出土,目前能证明是琥珀的文物寥寥无几(后面章节会再介绍)。

最后,《山海经》记载招摇山的地理位置,是不是就是指中国西南地区呢?没有直接证据。先秦时期的西南地区并未完全归附于中原地区,直至西汉武帝时期才征服西南,并设置郡县由中央管辖。西汉元封二年(公元前109年)置益州郡,而此时也只是推进至云南哀牢山和高黎贡山,并未涉及琥珀矿藏的核心区域。现在缅甸琥珀的核心矿区位于克钦邦德乃琥珀山,在汉代属于哀牢国。直至东汉永平十二年(公元69年),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,设永昌郡。此后的文献中才正式对永昌郡和哀牢国有产琥珀的记载。

郭璞所说“蜀伏山”在哪也无从考证。“琥珀率产海岸,而育沛亦见于丽(麂)注海之处,”从这句话的描述来看,反而与波罗的海的地理位置更吻合。而中国云南和四川都是内陆地区,能注入海的河流离海岸线十万八千里。从云南、四川地区冲刷出来的琥珀能否到达入海口及海岸?显然是不可能的。如果说是广西还比较靠谱点,毕竟靠海。

从地质勘探情况来看,中国河南、四川、云南、广西等地确实发现有零星的琥珀资源,但其品质均不佳,达不到宝石级,个别仅能做药材原料使用。2012年下半年,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保山市昌宁县的大甸山上,抢救性发掘了一处青铜时代墓地,发现了198座墓葬。在这批墓葬中,出土了一些琥珀珠饰。结合文献资料记载,以及墓葬存续时间、所在区域等,研究人员将大甸山墓地认定为是哀牢国的遗存2】。同时,古滇国墓葬出土的文物中,琥珀珠饰出现的数量非常稀少。但古滇国墓葬出土的这些琥珀珠饰,与保山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琥珀珠饰极为相似。可以肯定古滇国墓葬所出土的这些琥珀珠饰,均来自于当时的古哀牢国。可见,在西汉武帝征服西南和丝绸之路真正开辟以前,中国境内没有大量使用琥珀制品的可能。

《山海经》是中国的志怪古籍,虽然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,对中国古代历史、文化、地理、民俗、神话、中外交通等的研究均有参考,其中的矿物记录,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。但是,对于《山海经》的内容性质,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。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,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。鲁迅也认为“巫觋、方士之书”。章鸿钊在《石雅·琥珀》中最后一句话:“故育沛之名,独著于《南山经》,然而至汉已不复详,则郭传之未获其义,固其宜尔。”所以育沛的名字,仅见于《南山经》。然而,到了汉代及以后再也没出现过,东晋郭璞也不知道其真实意义。“是育沛即琥珀无疑”独著于章鸿钊《石雅》,然而从古至今2000多年来,在其它的古代文献中,从未有此一说。因此,从空间和时间,再结合考古出土文物等一系列客观因素来分析,《山海经》所载“育沛”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是琥珀。而章鸿钊在《石雅》中对“育沛”即琥珀的考证并不可信,只是一家之言,姑妄听之。

注释:

1】章鸿钊:《石雅》,百花文艺出版社,第50~51页。

2】胡长城、王黎锐、杨帆:《云南昌宁县大甸山墓地发掘简报》,《考古》2016年01期。

第二节、遗玉

“遗玉”一词同样始于《山海经》,而“遗玉”被认为是琥珀源于清代吴任臣:“任臣案遗玉即瑿玉”而在此之前的文献中并无此记载。《山海经·海经·海外北经》:“平丘在三桑东。爰有遗玉、青鸟……”《山海经·海经·海外东经》:“?丘,爰有遗玉、青马……”《山海经·海经·大荒东经》:“东北海中……爰有遗玉、三青鸟……”《山海经·海经·大荒南经》:“有南类之山。爰有遗玉、青马……”在《山海经·海经》中一共记载了4个爰有“遗玉”,中国真有这么多的琥珀资源吗?没有。《山海经》也没有“遗玉”就是琥珀的直接证据。那么,“遗玉”又是如何被认为是琥珀的呢?

● 文章来自网友分享和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投资或鉴定依据。
●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,我们会尽快处理!

上一篇:琥珀什么颜色最珍贵?
下一篇:琥珀是怎么形成的,如何保养天然形成的琥珀!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